当前位置:首页 > 盛煌平台 > 正文

关于宇宙未解之谜的资料

摘要: 宇宙的奥秘的资料 宇宙的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宇宙的创生:爆炸...

宇宙的奥秘的资料

宇宙的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宇宙的创生: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不断膨胀:

暗能量占据宇宙全部物质的74%,它是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宇宙的膨胀进程处于两种相克的力量平衡之中,如同阴阳相克。其中的一种力量是引力,它们的作用使膨胀减速,而另一种强大的反制力量则是暗能量,它使宇宙加速膨胀。而现在看来,暗能量胜出了。宇宙中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宇宙连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早就分崩离析。科学家把这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称为“暗物质”。

加速膨胀:

研究人员计算出目前的宇宙膨胀速度,即所谓哈勃常数,约为73.2公里/(秒·百万秒差距)。每百万秒差距相当于326万光年,因此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百万秒差距,其远离地球的速度每秒就增加73.2公里。这意味着,在98亿年内,宇宙天体间的距离将扩大一倍。

宇宙的结局:

热力学定律不会让宇宙获得永生,新的恒星无法继续形成时,宇宙抵达热寂平衡点,宇宙的状态如同诞生之初的那一碗汤状时空。热寂是热力学上的终点,整个宇宙任何一处的温度都仅仅比绝对零度高一些,这意味着没有东西会幸存下来。少部分科学家认为,宇宙结局如果是大坍缩,所有的物质最终都会变成原子状态,再经过一次偶然的量子涨落,新一轮的大爆炸又形成了,下一个宇宙诞生。

扩展资料:

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行星际物质:

除了光,太阳也不断的放射出电子流,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风。这条微粒子流的速度为每小时150万公里,在太阳系内创造出稀薄的大气层(太阳圈),范围至少达到100天文单位(日球层顶),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行星际物质。 太阳的黑子周期和频繁的闪焰、日冕物质抛射在太阳圈内造成的干扰,产生了太空气候。伴随太阳自转而转动的磁场在行星际物质中所产生的太阳圈电流片,是太阳系内最大的结构。

地球的磁场从与太阳风的互动中保护著地球大气层。水星和金星则没有磁场,太阳风使它们的大气层逐渐流失至太空中。 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极光,可以在接近地球的磁极(如南极与北极)的附近看见。

宇宙线是来自太阳系外的,太阳圈屏障著太阳系,行星的磁场也为行星自身提供了一些保护。宇宙线在星际物质内的密度和太阳磁场周期的强度变动有关,因此宇宙线在太阳系内的变动幅度究竟是多少,仍然是未知的。

行星际物质至少在在两个盘状区域内聚集成宇宙尘。第一个区域是黄道尘云,位于内太阳系,并且是黄道光的起因。它们可能是小行星带内的天体和行星相互撞击所产生的。第二个区域大约伸展在10~40天文单位的范围内,可能是柯伊伯带内的天体在相似的互相撞击下产生的。

参考资料:

宇宙--百度百科

宇宙中有哪些未解之谜?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升樱册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颂首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 “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吵宏 “农场主假说”则有一层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个农场里有一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追问我是在小说上看到的,物理界真的有这两个假说吗? 回答不是,物理学规律是建立在试验的基础上成立的

是总结客观事件得出的规律

太空中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现在我就可以想到两件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事情。“宇宙社区”中有一些成员很难在报纸或其他媒体上露面。其中之一就是脉冲星。

           

脉冲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恒星——它们属于中子星家族,当一颗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恒星在其核心耗尽燃料并自我坍缩时,中子星就会形成。这样的恒星死亡会产生超新星,而中子星就是这颗死亡恒星的核心的残余。由于极端的重力作用,电子和质子聚变形成中子。中子星的大小相当小——直径不超过20或30公里,但其质旅穗量最大可达太阳质量的3倍。这使得它的密度如此之大,一茶匙来自中子星的物质可能重达100万吨。据估计,中子星表面的引力大约比地球表面的引力强10亿倍。这令人难以置信!*(如果质量超过太阳3倍,就会坍缩成黑洞奇点)

           

其中一些中子星绕其自转轴旋转,速度非常快。这些就是“脉冲星”——一种高度磁化的旋转的中子星,它会发出一束光,由于旋转的缘故,从地球上看就像是光脉冲——因此称为“脉动星”或脉冲星。

           

图片来源:中子星、脉冲星和磁星

脉冲的速率告诉天文学家自转速度。到目前为止,在发现的大约2000颗脉冲星中,已经发现了超过200颗每秒旋转数百次的脉冲星。这些脉冲星被称为毫秒脉冲星,被命名为XTE J1739-285的脉冲星似乎保持着最快自转速度的记录,为每秒11112转——或者脉冲频率为1112 赫兹(每个脉冲0.8913毫秒)。据估计,这颗脉冲星直径约11公里,质量是太阳的1.50倍,距离蛇夫座39000光年。这个天体赤道的表面将以相对论速度运动!

           

另一个未解之谜是:在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中也有“空隙”。什么都没芦镇档有。没有一般的物质或暗物质。射电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空洞或空隙。这个直径近10亿光年的空洞既没有一般的物质、也没有暗物质。

天文学家们关注的是他们能“看到”的东西——比如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星系等等。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宇宙主要是由被称为宇宙空洞的相对空旷的巨大区域组成的,而星系大多分散在这些空洞的边陪乱界上,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宇宙网。

           

大多数被发现的空洞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空”的——它们确实包含星系,但与周围区域相比要少得多。空洞在宇宙微波背景中显示为一个‘冷点’,因为这种空洞的重力场的变化导致该宇宙辐射的温度稍微下降。但那个冷点也必须与一个没有星系的区域相关联,这需要进行深入、大范围的调查。

有哪些宇宙未解之谜?

宇罩吵宙最大的未解之谜就是宇宙本身,宇宙有多大,怎么来的,去往哪里,外面有事什么等等!

宇宙有那么多未解之谜是因为人类本身就没有了解宇宙,我们只是在地物轿侍球这个圈里活动,没有能力涉足其他地域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在只是观测,而且观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习惯把为了解清楚的事物称之为迷,相信以后的人类发展会逐帆友渐揭开这些谜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