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盛煌娱乐 > 正文

虹和梦为什么押韵

摘要: 在现代诗中虹和梦字是否押韵 虹和梦字押韵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写道: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虹和梦的确是不押韵的,因...

在现代诗中虹和梦字是否押韵 虹和梦字押韵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写道: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虹和梦的确是不押韵的,因为虹是ong韵,梦是eng韵,如果你比较喜欢韵脚诗的诗歌,可以百度一下“韵脚诗”词条,里面的作品全部是押韵的,提供二首押韵的参考一下吧!

《念一首诗给你听》

下雨过后的屋檐 果然 最适合风铃

你从窗外看到 风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 很轻

而我决定了 在猫的眼睛上 旅行

于是乎 所有的神秘都向后退 退成风景

只有隐藏的够灵巧的事情 才能长成 蒲公英

然后毫无负担的跟着 前进 很小心

因为害怕 将只敢在梦中喜欢你的我的那部分 吵醒

于是乎 我默念了一首诗 给你听

打开诗集的动作 很小心 很轻

很轻 很小心 就像猫跟风铃 念了一首诗 给你听

《爱的档期》

相望无期,本不该再狂翻日历

情归冬季,流年噬爱这邂逅的档期

陌人勿扰,多年来你仍是至尊唯一

岁月铅洗,如今我已矫正了坏脾气

等你收割万丈情意,可惜往事已矣

救赎自己,怕是我已陷入身不由已

十字街头,平安夜的霓虹绚烂无比

沐浴人海,身心飘离与世界毫无干系

伊人缺席,这低氧的时空痛到无法呼吸

缺口的苹果,吻合少女的红唇称心如意

祝福和美意沦为祭品,是谁人的馊主意

枕下红果,血色将蚕食我一整夜的回忆

繁华升起,你是否如我兀自寂寞欢喜

错过的爱,一生一世终将无人能替

面朝日月,墨守阴晴圆缺待到垂垂老矣

四季芬芳,你赐予的爱演化成一场奇迹

红尘来去,哪怕眷恋断肠也无悔意

相思痛饮,誓用此情逾越古今无可比拟

《再别康桥》在韵律上有什么特点?

《再别康桥》韵律上的特点是节转韵 。诗歌的节转韵,就是诗歌节与节之间出现了不同的韵脚,产生了转韵的现象。

这首诗第一节,韵字有“来”“彩”,押ai韵。第二节韵字有“娘”“漾”,押ang 韵。第三节韵字有“摇”“草”,押ao 韵。

第四节韵字有“虹”“梦”,押ong韵。第五节韵字有“溯”“歌”,押o e通压韵,萧,桥压ao韵。每节的韵脚不同,所以节与节之间实现了转韵。

纵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扩展资料:

《再别康桥》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以想见,诗人挥手别云,强装洒脱淡定,其实转身早已泪流满面。毕竟谁也不希望在喜欢的事物面前表现出自己软弱的一面。所以诗人说自己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走,他害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失了仪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营造而出柔美幽怨的意境。

全诗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而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离别的无奈表现得真挚隽永。诗歌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盈婉转,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诗歌的韵脚是!

作者:余本莹

发表时间:2009-6-8 17:42:47

《再别康桥》韵脚问题探讨

细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难发现,全诗共分七节,每节四行,基本上每节二、四两行押同一个韵,如第一节“来”和“彩”都押ai韵,第二节“娘”

和“漾”都押ang韵,第三节“摇”和“草”都押ao韵,第六节“箫”和“桥”同第三节都押ao韵,第七节“来”和“彩”同第一节都押ai韵。

在第四节中,第二行末字“虹”的韵母为ong,而第四行末字“梦”的韵母为eng。乍一看似乎有点出入,但由于二者读音相近,也可算作押韵,这相当于诗词格律中的通押。

在第五节中,第二行末字“溯”的韵母为u,而第四行末字“歌”的韵母为e,这二者的读音恐怕就相去甚远了。作为新月派第一掌门人的徐志摩是极为赞同其同仁

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的,他们与新月派同仁们共同致力于“创格的新诗”写作。分析徐志摩诗集中大量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就是完全按照“音乐

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来写的,几乎无一例外。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其严格的押韵。

那么《再别康桥》第五节中“溯”、“歌”二字是如何押韵的呢?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将其视为押韵,是因为存在如下两种可能。

首先是方言误读的可能。

们知道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1915年考入上海浸信学院,在故乡度过了18年的青少年时光。而浙江海宁硖石一

带恰好属于吴方言区,在吴方言中韵母u与e的读音相当接近。徐志摩一生只活了短短34年,而对其性格、习惯等形成影响最深刻的前18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可想而知,他显然会受到吴方言的深刻影响,而在吴方言中“溯”与“歌”是可以算押韵的。例如在1925年10月29日发表于《晨报副刊》第1298号上的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的第三节中,徐志摩同样是把“苦”与“过”视为押韵,这也是受吴方言发音特征影响所致。

其次是作者误读的可能。

于“溯”与“朔”字形极为相似,所以很多人都容易把二者搞混淆。而作为从小就生活在吴方言区的徐志摩,恐怕就更加难以区分二者读音的差别。因此作者很有可

能一直都是把“溯(sù)”误读作“朔(shuò)”的。在1924年6月17日发表于《晨报副镌》第138号上的《去罢》第三节中,作者把“破

(pò)”与“贺(hè)”视为押韵。这与作者误把“溯(sù)”读作“朔(shuò)”而视之与“歌(gē)”押韵是一致的。而在1924年11月25

日发表于《晨报•文学旬刊》第54号上的《盖上几张油纸》的最后一节中,作者将“在树林间”的“间(jiān)”和“独自在哽咽”的“咽(yè)”视为押

韵,很可能也就是因为作者本身误把此处的“咽(yè)”读成了“咽(yàn)”。

再别康桥押韵虹和梦押什么韵

当然押韵啊,这些人不懂装懂.

在古代中国 ONG 和 ENG 是押韵的!

不信你自己读读,顺不顺?是不是朗朗上口?

另外 AO 和 U 也是押韵.

《再别康桥》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押韵的字)。

韵脚: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扩展资料: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

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