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老师认为读书有四种境界:逃避世界、营造世界、理解世界、超越世界。
逃避世界
一头扎进书堆了,书就成为了我们逃避世界的窗口。它与沉迷游戏、刷剧并无二致。
营造世界
对现实的不满会让人转而用文字去营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不过是逃避世界的进阶版,这种不走入真实世界的阅读是一种自我欺骗,其本质是无意义的。
理解世界
“读书既是一种出世,又是一种入世。”读书丰富了我们的个体经验,用最快的方式接受了他人的经验,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参考。读书就成为了一扇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当我们越多地了解世界,我们也就越多地理解自己”。
超越世界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站在人类总体经验的基础上来获得安身立命的伟大观念。”也就是说通过读书去审视我们的生活,找到生活的意义,度过人生中的艰难岁月,从而真正感受到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
反思 :
当听到罗翔对于读书的四种境界的阐述时,才明白难怪自己有一段时间会觉得自己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似乎断了一般。
沉迷于虚拟世界,用文字塑造一个世界,让自己变得强大,但一回到现实世界,便能发现自己多么渺小与无知。
因为现实世界是巨大的、复杂的,有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规律,年幼时当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护了自己。
但成年后,只有勇于走出去,学会与现实世界相处的方式,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乐趣与意义
罗翔被央视评为“2020年度法治人物”。
罗翔,1977年出生,湖南耒阳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
罗翔于1995年至1999年本科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硕士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得刑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执教 。
2009年至201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2013年至2014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 ;2020年3月9日应邀入驻哔哩哔哩,两天粉丝超过百万,半年粉丝量突破千万。罗翔的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
罗翔经典语录:
1、“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而这个观点本身就是绝对的!
2、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而我们读书让我们更加地觉得自己的无知。
3、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4、坚持阅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傲慢。
5、但人不能永远浪漫下去,那会走向自我毁灭的。浪漫都是水字旁,会把人淹死的。人最终还是要进入一个规则体系,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罗翔老师对于成功与读书的见解独到又深刻。人类所有的成就其实靠的都是艰辛的努力,虽然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收获一定依靠的是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想要获得的结果。
另一个是关于读书,他的看法是很戳着我的心。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功利性的目的,为了成功而读书。另一种最重要的目的是非功利性的。只有非功利性的读书,才能够提供给我们一种真正的人生勇气,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每个人一生一定会遭遇苦难,在苦难的时候,是否有勇气继续活下去。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辉煌的时候有多么风光,而是在你挫折的时候,低迷的时候,是否有勇气继续前行,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非功利性读书。
我现在想问问各位。为什么要读书?很多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读书能获得知识读书能找到工作呀。
我也不能说这是错的。将近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锺书,这是谁说的?这是一个皇帝说的宋真宗。皇帝说的。
但是各位会发现。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这样一种功利性的目的的话。那你接受的就一定是一种成功主义的价值观,其实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最的价值观,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吃的苦中苦,吃得苦中苦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人上人。那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评估。一切价值的依据.
但是更要注意,如果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成功,其实很多书是没有必要读的。你学习法律就天天涂法条就可以了嘛,还需要读莎士比亚吗?还需要读论法的精神吗?没有必要啊,你的目的就成功了,多读读成功学不就得了吗?的的确确。各大畅销书基本上都是成功学的鸡汤读物。
所以各位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读书一定有两种目的,但是我不否定有功利性的目的,同学要准备高考,要准备其他考试,那有功利性的读书。但是更重要的异种读书是非功利性的读书。因为只有这种非功利性的读书,你才能够抵制成成功主义的读书。你才能够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命运。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失败。
很多时候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是在他辉煌的时候有多么的风光,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让你登上一个辉煌的舞台,你都有辉煌的成就。但关键在在你挫折的时候,在你低迷的时候,你是不是依然有勇气继续的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依然要进行非功利性的阅读。因为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真正的人生勇气,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
我当然不希望在座的同学这一生会遭遇挫折,会遭遇苦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这一生一定会遭遇挫折,一定会遭遇苦难。人为妇人所生。多有忧患,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每个人这一生一定会遭遇苦难,但是苦难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如果你接受的仅仅是成功主义的熏陶,你一定不会有这种力量,所以我们需要这种非功利性的阅读。
成功主义的阅读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定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让人骄傲。为什么说文人相轻啊?因为知识总是让人瞧不起的。但是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够真正的让你去意识到我们的渺小。才能培育我们的谦卑。
其实你会发现很多时候阅读具有一种悖论性,我们因为无知而去阅读。把我们越阅读,我们越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这个世界不缺聪明的的人,这个世界缺的是有智慧的。就像无问西东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完美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否能够从心底发出的勇敢、正直、真心和勇气。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人都很聪明,但是聪明人不一定有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谦卑的人。承认自己的无知,但是开启智慧的大门。你越越读你越站在人类知识的巅峰,你望尽天涯路,你才会发现我是如此的渺小。我只是看到的知识的惊鸿一瞥。还有那么多的东西我不知道。这样才可以遏制你内心的知识优越感,才能让你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尊重他人。避免狂自大。
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不断地丰富,你的内心。让你抵制外界的浮华、外界的虚荣。我非常喜欢《魔鬼代言人》这部影片。因为那部影片让我真正的知道我们这一生要对抗的就是虚荣和虚伪、虚荣和虚空,它是不断周围循环的。一个虚无的人会不断寻找虚空,一个虚空的人会不断的虚无。所以《魔鬼代言人》最后的结尾是:虚荣,魔鬼最喜欢的人的原罪。如果你不做这些非功利性的阅读,你永远无法培养你内心的这种丰富。
那第二,我们为什么要书呢?刚才我们说过,我们说过我们除了要有功利性的阅读,我们更多的还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我们要培育自己的智慧。我们文科生说文史哲是不分家的,我们要读文学作品,我们要读历史作品,我们要读哲学作品。不断地阅读,穷尽我们知识的想象力。让我们知道,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如此多伟大的灵魂,我们要与他们去对话。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么多伟大的灵魂,他们的一生。并不是平平顺顺,他们会遭遇挫折。他们会遭遇苦难。如果他们会遭遇苦难,你就不能够与你的苦难和解呢?你为什么不能把苦难当做你人生的剧本?当作你必须演好的一个剧本。
我们要阅读哲学。因为哲学可以培养我们的世界观。哲学的含义是爱智慧。所有的哲学说白了都是在为人的死亡做准备。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终将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事情。我们要为我们的死亡做准备。我们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一种信念,让我们为之生而为之死?
你要去阅读。那最后怎么阅读?记住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读书,只是为了培养你的智慧。有哪个同学记得昨天你吃的什么?这个三天前,你的菜单是什么?但这些东西都成为了你的养分,读书也是这样。我很多时候读书不求甚解,我们并不需要记住那些精彩的段落。我们只需要去读,慢慢的就成为了我们的养分。
当然我这里推荐一本书叫《如何读一本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你先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如何去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后面也开列了大量的书单。让你和人类伟大的灵魂去对话。
我们的阅读永远不要只读自己喜欢读的,我们要读挑战我们的书籍,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如何去走出自己的狭隘,自己的偏见。所以卡夫卡说:“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要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
您准备好了吗?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用他的利斧用去劈开你你那冰冷、自恋而又自怜的内心。
1.纵观人类历史,有能力行动者却袖手旁观;知情者却无动于衷;正义之声在最迫切需要时保持沉默;于是邪恶方能伺机横行。
2.读书在我个人看来,就是为了攀登智慧的阶梯。这其实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但是读书让我真正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这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3.现代社会,刑法一定要有两个价值,一个是保护机能,惩罚犯罪,保护法益;另一个是保障机能,保障人权,限制刑法权。任何权利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去运行,所以在现代社会刑法不再像古代一样是个刀把子,因为大家看到刑这个字就觉得他像刀把子。在现代社会,刑法是双刃剑,他有两个刃,一个刃砍向犯罪分子,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还有另外一个刃,砍向司法机关,限制司法机关的权利。
4.虚荣会带来痛苦,虚荣也不真实。
5.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6.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7. “前段时间居然有人问我,我当场崩溃,他说如果熊猫咬你,快咬死了,能不能进行紧急避险”“我说熊猫是什么呀,熊猫是畜生,那人跟畜生哪个更重要”“熊猫是国宝,那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人,那不过是个宝贝罢了”“人是无价之宝,人永远高于动物”“我二十天没吃饭了,我快饿死了,看到一只熊猫能不能吃”“当然能吃,烧着吃烤着吃都行”“如果没有衣服穿,快要冻死了,把熊猫皮剥下来穿在身上这叫什么,紧急避险。当然了,我说的是危险情况下”“20天没吃没喝下雪,我就穿着一件短袖,我快冻死了”“见熊猫杀熊猫,见东北虎杀东北虎,见金丝猴吃金丝猴,每天吃一只”
8.我很尊重你的个性,但是任何人的行为其实都会对别人有所影响,所以人成熟的一个标志,不是积极地去张扬自己的权利而是不断的对他人有同理心。换言之你要顾忌到别人才是人成熟的一个标志。
9.法治的一个不变命题在于对权力的限制,越是紧要关头,越是要坚守法治精神,避免权力因着对民意恐慌的迁就任意而为,从而酿成更大的恐慌。
10.老百姓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每个人的正义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朴素的正义感。
11.有朋友让我谈谈虚伪,我说自己就很虚伪。但惟有人会虚伪,动物不会。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虚伪可能意味着你愿意朝着更高的标杆去前进。虽然这种前进反而会让你更深刻的认识到虚伪的本性,不断地督促你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幽暗。这种幽暗翻江倒海,稍有不慎就会外泄成灾,所以需要去倾听他人的批评和自己内心的责问,不做狡辩,日拱一卒,每天离虚伪远一点。
12.苏格拉底说承认自己的无知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这个世界缺的是有智慧的人。
13.我非常喜欢魔鬼代言人那部影片,因为内部影片让我真正的知道我们这一生要对抗的就是虚荣和虚空,虚荣和虚空,它是不断周而循环的。一个虚无的人,会寻找虚空;一个虚空的人,会不断的虚无。所以,魔鬼代言人最后的结尾是,虚荣魔鬼最喜欢人的原罪。
14.如果一种行为是社会生活所许可的,那它就不应该是犯罪。
15.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道德是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要求他人的。
16.你越阅读,你越站在人类知识的巅峰令望尽天涯路,你才会发现我是如此的渺小,我只是看到了知识的惊鸿一瞥,还有那么多的东西,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遏制你内心的知识优越感,才能让你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尊重他人,避免狂妄自大,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不断地丰富你的内心,让你抵制外界的浮华,外界的虚荣。
17.卡夫卡说: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
18.有时,看似善良的愿望往往会把人类带向人间地狱。
19.如果自由不受限制的话,一定会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20.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而我们读书让我们更加地觉得自己的无知。
2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22.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你无法避免心动,但千万不要行动。
23.不要在自己支持的理论上附着过多的价值。
24.“自由不能以彻底放弃自由为代价,因此利益必须考虑伦理道德的约束。”
25.大家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父母管束,大家觉得父母管你合不合理,如果父母不管你你今天有机会来听司法考试吗?人类所有的艰辛努力都是要靠管束,都是要靠训练来形成的。所有的天资聪颖一定还需要的是艰苦的训练。
26.我们的阅读永远不要只读自己喜欢读的,我们要读挑战我们的书籍,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如何去走出自己的狭隘,自己的偏见。所以卡夫卡说: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要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你们准备好了吗?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用它的利斧去劈开你的冰冷、傲慢、自恋与自怜的内心。
27.人生啊充满着挑战,有很多有形无形的考试很多时候呢,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但是结果要选择角度,因为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在每一个人生的重要关头,我们只需要尽力而为,不留遗憾。
28.看惯了黑夜的人,不应该习惯黑夜,而是应该期待黑夜中的光明。
29.如果刑罚权不受限制,那一切正义都有可能被架空,那比犯罪更可怕,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刑罚权任意打击的对策。
罗翔老师说过哪些经典的话
罗翔老师说过哪些经典的话【篇一】
1.如果自由不受限制的话,一定会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2.所有真实的快乐,都需要长久的铺垫和努力。
3.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4.我们画出的圆圈总是不够圆,但没有人会因此取消圆圈。
5.有时,看似善良的愿望往往会把人类带向人间地狱。
6.读书是一个什么悖论呢?我因为求知而读书,但是当我越来越阅读的时候,我越来越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是悖论。
7.城市中的万物并不一定是生活在严谨的逻辑论证中的,而且完全按照逻辑去生活,有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霍姆斯大法官反复提醒我们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所以如果不断地经验,适时提醒我们12岁,13岁的孩子可能去实施严重的一些恶性犯罪,那么我们认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的责任的这种逻辑命题,似乎就有修正的必要。
8.《了不起的盖茨比》提醒我们:“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9.刑法这个字本身就不好看,刑法这个字怎么写呢?拿人开刀的呀,把开刀的依据合法化就叫刑法。
10.但是很多人读书为了什么?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炫耀,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在写文章的时候炫耀张说李说王说王二麻子说,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知识上的优越感,那你可能就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11.法律操守,对法律的尊重。
12.一种行为虽然侵犯了法律,但如果这种行为在伦理生活中是被鼓励的,那无论如何,他都不是犯罪。
13.司法虽然要尊重民意的表达,但又需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14.我们的阅读永远不要只读自己喜欢读的,我们要读挑战我们的书籍,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如何去走出自己的狭隘,自己的偏见。所以卡夫卡说: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要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你们准备好了吗?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用它的利斧去劈开你的冰冷、傲慢、自恋与自怜的内心。
15.当我越来越多地阅读,当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才觉得:啊,我离天还有那么的遥远,我永远也到不了。我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无知,在知识的海洋中我永远无法遨游。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为你的无知而辩护。
16.我非常喜欢一句话,纳尼亚传奇的作者曾经说:仁爱,必须生活在公正的土壤中,换言之,公正是和仁爱相对应的一种概念,离开了公证,仁爱就没有意义,那如果你现在离开了正义离开了有罪必罚,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正义观点,你空谈人来这个仁爱就会变得像食人草一样。他是食人草,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她还顶着可爱的绿植的,这样的一个名声,但它其实是食人草,离开了公证仁爱就没有意义,离开了公证仁爱一定会导致人道主义的灾难。
17.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剧本,但是没有谁的剧本值得羡慕,很多人的剧本就是专门演给别人看的。而你要做的就是演好属于自己的剧本。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某些挫折,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弃演,一种是把既定的剧本演好,即使过程会痛苦但一定很独特并很精彩。
18.如果你没有想清楚律师为什么要为罪犯做辩护,说明你还没有做好当一名合格刑辩律师的准备。
19.怀疑主义是理性时代的咒诅,如果你持一种怀疑主义的立场,你所有的认识都是不稳固的,理性不是唯一的认识论依据,人类所有的思考都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我们相信存在正义,而正义是一定客观存在的。
20.法律的训练自然会让我们在某些问题上与大众看法不一。但是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封闭化的精英立场,二是从众的群众立场,我想法律永远不能脱离一个民族的主流道德意识,法律要超越民众的偏见。这也是我一直主张,法律人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罗翔老师说过哪些经典的话【篇二】
21.如果一种行为是社会生活所许可的,那它就不应该是犯罪。
22.如果法律规定模糊不清,那么公权力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
23.律师的价值,是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来追求法律的正义。
24.对法治破坏最大的莫过于盛行于大多数国人心中的“法家思维”。
25.因为没有买就没有卖,就是因为买方市场处罚太轻,才有那么多卖方市场。
26.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27.“自由一定要加以规范的限制,如果自由不加以限制,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28.任何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29.每当我们表达道德愤慨的时候,我们也许都要反躬自省,我们是否比想象中更幽暗、邪荡和伪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内心的邪恶是否会催生更大的罪恶,是否会因着各种优势地位物化他人,操控他人,是否会更加悲情下品而不自知。当然,这里的我们主要指的是我自己。
30.如果你的眼目永远只关注地下,你永远不知道向上看有多么的快乐。
31.人跟人的系啊,就像存钱。你必须先存钱才能取钱。如果只取钱不存钱,这叫恶意透支啊,你的账户就破产了呀,所以如果你想从他人的身上支取感情。你首先要存入足够多的感情。
32.人要接受事与愿违啊,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做我们觉得是对的事,然后接受结果。
33.约束不等于压迫,冷静和理性不等于冷淡和麻木。
34.你遵循这些规范,你才能够真正拥有所谓的自由因为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自由始终是自律的自由,是自律的自由。
35.如果司法权不加限制,那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刑罚权任意打击的对象。中国历史上的典故,1142年除夕之夜岳飞之死,岳飞临死的时候,说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之死的罪名是什么?莫须有。所以相信每个对中国历史有基本认识的同学都认识了八个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6.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刑法的学习,能够培育真正的法治理念。能够成为法治之光。同学们将比我走的更远,将在知识的海洋能够遨游到更加宽畅。
37.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38.只有法治才能让我们这个民族走向真正的复兴。
39.当你觉得这个世界有大量的不正义,是不是有不正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叫做正义,如果这个实际上没有正义,那么说它不正义就毫无意义。而我们正是相信这个实际上有正义,所以我们要用我们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去不断的去追寻正义,虽然这个追寻是渐进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灰心,不疲倦,我们尽力而为。
40.老百姓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每个人的正义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朴素的正义感。
那些罗翔老师说过的温柔的话语
那些罗翔老师说过的温柔的话语【篇一】
1.因为没有买就没有卖,就是因为买方市场处罚太轻,才有那么多卖方市场。
2.经验哲学家阿奎拉告诉我们:我们精神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精神。人这一生都应该追求什么呢?快乐?快乐是有质和量的区别的。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因为他跟人的尊严是相关的。有很多快乐,是降低了人性的尊严。而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高级的快乐,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不断的享受什么的快乐呢?高级的快乐。
3.人的邪恶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4.最后是类比论,看不见的正义才是需要去相信的。
5.律师和司法机关的使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一个是通过严格的适用法律来打击犯罪,一个是千方百计的保护犯罪嫌疑人法律上的权利。
6.你的身体如果完全属于你的话,必将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7.一次犯罪不过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污染了水源。
8.更重要的一种读书是非功利性的读书,因为只有这种非功利性的读书,你才能够抵制成功主义的读书,你才能够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命运,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失败,很多时候啊,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是在他辉煌的时候有多么的风光,但关键在于,在你挫折的时候,在你低迷的时候,你是不是依然有勇气继续的前行?
9.需要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自己的狭隘与偏见。
10.当你觉得这个世界有大量的不正义,是不是有不正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叫做正义,如果这个实际上没有正义,那么说它不正义就毫无意义。而我们正是相信这个实际上有正义,所以我们要用我们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去不断的去追寻正义,虽然这个追寻是渐进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灰心,不疲倦,我们尽力而为。
11.第二是经验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或体会或看到一些不正义的事情,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正义概念的存在,而人的所有的感觉一定有所投射的客观对象,渴了会有水的存在,饿了会有事物的存在,那人类为什么有对公平的感觉呢?一定存在一个公平所指向的对象,否则这种感觉是没有意义的。
12.人为妇人所生多有忧患,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每个人这一生一定会遭遇苦难,在苦难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如果你接受的仅仅是成功主义的熏陶,你一定不会有这种力量,所以我们需要这种非功利性的阅读题,成功主义的阅读、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定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让人骄傲。
13.很多时候我们是要去装,装多了,慢慢的就真的会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如果离开了这个装,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尊重他人。
14.“你说一个人天资聪颖,他能不能通过考试?不可能!所有天资聪颖的一定还需要什么?还需要艰苦的训练!”
15. 凡事都有例外,例外不是对原则的否定,而是对原则的丰富。
那些罗翔老师说过的温柔的话语【篇二】
16.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
17. “同学,看你长相眉清目秀,要不把你的肾脏卖给我?”“这同学说,老师我是有尊严的。”“我说50万,他说老师我有尊严好不好?”“五百万”“他说老师我真的有尊严”“五千万再加上上海两套房”“成交”“你有什么尊严?你的尊严不过就是用钱来计算罢了”
18.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19.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一般人,理性人只是假设。
20.这是罗大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经常说如果你学法律学死了,变得机械了,法律学多了,失去了人性,失去了作为人基本的判断,是可悲的。
21.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第一,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2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一种行为即便再恶劣,但是如果刑法没有规定,那它就不是犯罪。
23.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剧本,但是没有谁的剧本值得羡慕,很多人的剧本就是专门演给别人看的。而你要做的就是演好属于自己的剧本。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某些挫折,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弃演,一种是把既定的剧本演好,即使过程会痛苦但一定很独特并很精彩。
24.法律不能超越社会常识的限制,不能超越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要考虑伦理的色彩。法律无非解决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千万不要带着法律人的傲慢,这种傲慢其实是不学无术的一种体现。
25.《了不起的盖茨比》提醒我们:“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26.司法虽然要尊重民意的表达,但又需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27.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纯粹的手段。
28.真正的自由是自律的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
29.所以如果获得了什么成就,要积极的回馈这个社会,你的不一定属于你,你的机会属于你吗?时势造英雄。
30.法国学者说,刑法是一根带哨子的鞭子,在抽你之前要实现告诉你这是不对的。
罗翔老师说过的值得铭记终身的话
罗翔老师说过的值得铭记终身的话【篇一】
1.道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直自律,而不是他律。
2.一个表面上符合法条的行为不再理所当然被认为是犯罪,除非你能积极的加以证明他侵犯了一定的法益,一个侵犯法益的行为也不是理所当然被视之为犯罪,除非他违反了伦理道德,如果一种行为是伦理道德所鼓励的,那它绝对不是犯罪。
3.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我们只能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
4.名誉失之易,而得之难。
5.法益作为入罪的基础,伦理作为出罪的依据。
6.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人的逻辑、理性、阅读都是有限的,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人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7.社会法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姆斯大法官曾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8.“如果我的手机不关的话,我看一下柏拉图的理想国,看五分钟我就会开始玩手机。玩两个小时然后把手机一摔,说:‘我怎么是这种人呢!’,然后又接着看十分钟柏拉图,然后又干嘛,又看手机。所以需要受到限制,所以我现在看书一般把手机关了,我直接把网络给砸了。”
9.人要接受事与愿违啊,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做我们觉得是对的事,然后接受结果。
10.法律永远不能超越社会常识的限制,千万不要带着法律人的傲慢。这种傲慢在我看来,其实只是不学无术的一种表现。
11.“各位同学有谁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有谁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征求过你的意见?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各位同学有谁的人生剧本是你选择的。大家是不是羡慕别人的剧本?老实说我有的时候也很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有办法,你的剧本不是你选择的,你只有努力把你的剧本给演好,虽然很痛苦,但是只要努力的演好你的剧本,在痛苦中也有精彩,啊也有精彩。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精彩的,不用去羡慕别人。”
12.如果自由不受限制的话,一定会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13.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
14.每当我们表达道德愤慨的时候,我们也许都要反躬自省,我们是否比想象中更幽暗、邪荡和伪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内心的邪恶是否会催生更大的罪恶,是否会因着各种优势地位物化他人,操控他人,是否会更加悲情下品而不自知。当然,这里的我们主要指的是我自己。
15.怀疑主义是理性时代的咒诅,如果你持一种怀疑主义的立场,你所有的认识都是不稳固的,理性不是唯一的认识论依据,人类所有的思考都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我们相信存在正义,而正义是一定客观存在的。
16.康德说: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纯粹的手段。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把他人作为玩物,一个尊重人性的人,同样也能够尊重自己,而不会沉溺于败坏、低级的趣味之中。
17.你不问我时间是什么,我感觉我知道,但是一旦问我什么叫时间,我就茫然无知了。
18.第二是经验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或体会或看到一些不正义的事情,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正义概念的存在,而人的所有的感觉一定有所投射的客观对象,渴了会有水的存在,饿了会有事物的存在,那人类为什么有对公平的感觉呢?一定存在一个公平所指向的对象,否则这种感觉是没有意义的。
19.误解是人生常态,理解才是稀缺的例外。
20.律师的使命,律师的价值,是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追求法律的正义。萧乾是一个著名记者,曾采访过远东国际法庭的审理,不解为何盟军居然给罪大恶极的战犯请律师为他们辩护,但当他经历了法制虚无主义,经历了文革和反右,体会到了一声令下就被打倒没有一点辩护权的悲哀,没有一个战犯质疑法庭判决公正的无奈。所以律师的挑刺恰恰就是为了保证判决的公正性。
罗翔老师说过的值得铭记终身的话【篇二】
21.我们画出的圆圈总是不够圆,但没有人会因此取消圆圈。
22.人成熟的一个标志,不是积极的去张扬自己的权利,而是顾及他人,换言之,要不断的对他人有同理心。
23.尘来尘去归有期,青山绿水心幽幽;两岸风月思无限,今世无需再杞忧。
24.人的邪恶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25.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6.美国大法官霍布斯:“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因为逻辑推论有可能得出非常荒谬的结论,在第一个逻辑命题得出结论的时候你觉得无懈可击,但也许第一个命题就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是你没有看到的,于是得出第二个命题,你又没有看到瑕疵,推出的瑕疵越来越多,但是你都认为是符合理性的,所以我们要进行逻辑训练,但是要超越逻辑。
27.特蕾莎修女说:我们无法成为伟大的人,只能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
28.尝试学习法律,一定要有常识,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是法律人就高高在上,法律无非解决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所以法律人的判断永远不能超越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这就是很多同学说很多时候我考试我什么都不懂,我就凭借朴素的三观来做题,很多时候凭借朴素的三观你依然能做对很多题,尤其在每一年考试中都有一些巨难的试题,而这些巨难的试题说白了,法律学多了反而做不出,因为很多时候人法律学多了就丧失人性了。你用一个普通人的观点就很容易能够做出来,一定要拥有一点常识。
29.如果法律规定模糊不清,那么公权力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
30.律师的价值,是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来追求法律的正义。
31.“人性中充满矛盾,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自恋和道貌岸然。”
32.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33.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而我们读书让我们更加地觉得自己的无知。
34.“人所有的拖沓都是代表他并非真正热爱。”
35.我们必须接受批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恋的幻象,不至于长久在道德和智识上自我陶醉,在自恋中走向毁灭。有人说,地狱就是灵魂在自我中心和自我迷恋中一直活到永远的轨迹。当你失去所有的谦逊时,你就和宇宙的实体脱节了。事实上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伪善和幽暗。
36.英国哲学家培根: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37.对法治破坏最大的莫过于盛行于大多数国人心中的“法家思维”。
38.法律在这个时候采取的是家长主义,因为你根本没有能力来决定你的自由,所以法律要像家长一样来保护你,如果不保护你,就是害了你,如果不限制你就是害了你。那各位同学想一想,大家小时候爸爸妈妈管不管你,有没有大家是不被管束而成长到今天的?我觉得不可能。
39.“我们的目标不是考满分,也不是考高分,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法考。只要通过,低分飘过也很精彩。”
40. 凡事都有例外,例外不是对原则的否定,而是对原则的丰富。
人为什么要读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一个播放近千万的视频中,给出了答案。
他说:
“读书让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有如此多伟大的灵魂,我们要与他们兑换。”
有这样一本名著,
它为普通人构建了一个平凡的世界,
在那里,苦难与幸福同在,挫折与奋斗并行。
命运的洪流似乎势不可挡,
但那里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硬生生地抒写了一段传奇。
它就是《平凡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
有多少普通人过着平凡的一生,
可他们恰恰因为平凡而伟大。
在《平凡的世界》里徜徉,
与书中的人物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谈,
归来时,我明白了读书更深刻的意义。
听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
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那些读过的书,会一本本充实你的内心,
让虚无单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那些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
轻声地呼唤,用他们心怀梦想,
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你抵御苦难,勇往直前。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书中自我疗愈,获得一份期待明天的力量。
上一篇:辞工书原因怎么写辞得快
下一篇:北京开公司需要多少钱
发表评论